书评

王之鉴编著《日军暴行目睹实录》,Li Kung Shaw Publisher出版,美国匹茨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区史实维护及教育协会”发行,2002年3月,196页,ISBN 09607806-9-6。

在“七七”事变65周年之际,新华网北京7月5日报道“我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成果丰硕 研究触及方方面面”(记者孙彦新、王东明): “近年来,全国100多家出版社共出版发行有关抗战史的论著成百上千种。”“80年代以前,抗战史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政治、军事和根据地经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后,抗战史研究出现热潮,研究触角已伸及抗战的方方面面。”(《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荣维木)。最近几年抗战史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战争遗留问题上。在实证性的研究方面 ,战时强制劳工研究、细菌战研究、战争损失研究、慰安妇研究等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有的还为民间团体战争赔偿诉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理论性研究方面,学者们对日本的“右翼史观”包含的内容、思想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社会基础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区史实维护及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Preserving the History of WWII in Asia,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A),简称“爱我华协会”(AOHWA),是1995年12月2日在美国匹茨堡市成立的非赢利(Non-profit)教育机构,目的是使中国、美国、日本、以及亚洲其它国家的人民,明了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大战前所犯的种种暴行,并呼吁日本政府与人民,必须承认这些暴行并担负责任(本书第186页)。几年来,“爱我华协会”的广大义务工作人员利用其在北美的条件,从事了大量揭发日军暴行的宣传教育工作,在中国(包括台湾)、美国、日本都取得了一定的公众注目。此书是“爱我华协会”的又一项教育工作。

编著者王之鉴先生1923年生于河北省赞皇县南马村,在日军占领下生活七年,目睹与听到很多的日军暴行事件,并曾先后两次为日军逮捕,其中一次曾被关禁在石家庄日军宪兵司令部监狱六个月,受到拷打与灌水等逼供酷刑。王之鉴从台湾退休后到美国定居,自1999到2000年,连续三年返回故乡实地采访日军暴行,完成此书(本书“作者简历”)。正如他在本书“前言”所述:“五十多年来这一情景时时刻刻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而且总觉得不把这个大屠杀揭露出来就好像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我也认为每位国民都有义务把自己所知道、而可留作历史的事件写下来,作为历史记录。”除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近八十高龄的王之鉴访问了赞皇县三百多个村庄的四十多个村庄,所以此书不仅是个人的回忆,也可以看作是整个抗日战争其间遭受日军暴行的广大中国北方农村的一个缩写。

本书的28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赞皇县简介及抗战时期日军占领情况概述(第一、第二篇)、王之鉴本人亲身经历或目睹的日军暴行、加上王之鉴采访收集到的事实,并付有十一幅图片、两个附录。

第三篇“残无人性的北马村大烧杀”、第五篇“东塔影惨案--屠杀居民四十二人”、第十六篇“几个万人坑”、第十九篇“八年抗战,王家庄受害军民十四人”、第二十五篇“山明水秀许亭村,日军入侵遭蹂躏”、第二十六篇“我的外婆家东王俄村”叙述日军对于无辜村民的集体暴行。当日军小股或单人在某一村落骚扰受到抗日武装或民众袭击,就会派大队人马到此村落报复,直至烧杀包括妇孺的整个村落。

第四篇“三光政策下的烧光暴行”、第九篇“劳苦而残忍的徭役”、第十篇“封锁壕带来的灾难”、第十一篇“无人区--世界上最悲惨的地区”、第十四篇“悲惨的劳工”、第十五篇“我给日军出了什么差役”、第十七篇“宪兵队的乱杀、酷刑与勒索”、第十八篇“助纣为虐的皇协军”、第二十篇“三光政策下的抢劫暴行”、第二十一篇“跑鬼子”、第二十七篇“日军下级军官的形象”、第二十八篇“日军遗迹最显著的南洼碉堡与封锁壕”叙述日军占领期间如何在日常(特别是经济)生活中掠夺、压榨当地民众。

第六篇“无耻的暴行”、第七篇“残杀妇孺”、第八篇“无端受怀疑,任意行杀戮”、第十二篇“十二名贩黑枣百姓被杀记”、第十三篇“日军如何迁怒老百姓”、第二十三篇“被诬告,医生遭杀害”则详细记录日军如何具体地对平民百姓施加暴行。特别是日军对妇女的奸淫,因为中国妇女的贞操传统,往往导致妇女的家破人亡。第二十二篇“日本兵如何折磨人”记述对抗日人员(或抗日人员嫌疑)的暴行。第二十四篇“寡妇盗骨”告诉我们两个可歌可泣的事迹。

由以上的这些篇幅可以看出此书倾注了王之鉴的大量心血。其中收录的许多史实都是第一次见诸文字。读到这些感人的历史,更迫切感到有必要近一步系统地记录、调查、研究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整个日本侵华期间的历史,特别要加强日本侵华史料收集整理工作。最近几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非常活跃的时期 。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齐密云介绍,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已征集一万余件抗战时期文物的基础上,将于今年下半年对二战时期曾被日本侵占过的900多个城市进行普查,走访幸存者,以期对全国的抗战史文物资料、档案资料有个基本的了解。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馆长陈浩良也呼吁:“各地图书馆、研究机构加强合作,联手整理收集馆藏和流落民间的日本侵华史料,以进一步推动中国抗战史研究。”我更希望“爱我华协会”作为民间组织,近一步加强与中国国内的相关团体的联系,交流研究成果。

从近一步完善“爱我华协会”的类似教育项目的目的出发,我想对此书提出几点参考意见。一、如能约请受过历史训练的学者共同参与,将会避免一些技术性的失误(*1)。例如,此书中称毛泽东为“政治部主任”(第16页)、左权是“一二九师师政治部主任”(第2页),并不准确。二、出版之前如能约请协会之外的学者评注,将会改善此书的编排。例如,有几处漏字没有印刷出来,目录中漏掉了第六篇;第十四篇第四节在叙述敢作敢为的田村长后,加入其子抗战胜利后“乡居有糟糠,朝中拥娇娘”的风流韵事,与本书主体无关,可以省略不提。另外,此书的结尾,似乎应该加入一章总结全书。三、有必要参考已经出版发行的同类书刊进行比较。四、如能约请或加入日本士兵本人的回忆(不一定非要直接参与赞皇县暴行),则会生色不少。确实有一些日本的民间团体出版了类似的中日双方共同对照的记录,朝日新闻等也出版过日军士兵的回顾专集并曾被译为英文。实际上,这场战争对于绝大多数的日本士兵,也是一场灾难。据日本权威的历史学家藤原彰的研究,日军士兵在战争期间的死者中有半数以上是饿死或病死的(*2)。五、最后,我也希望这样的书的基本内容能够用日文和英文介绍给另外两个社会的广大公众。

总之,此书作为一个亲历者的历史见证,作为“爱我华协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值得向所有相关的人士推荐一读。


注1:需要说明的是,我本人不是历史学者,只是奉“爱我华协会”张闻选会长之令捉笔为王老先生的劳作妄加评论。不妥之处,请与指教。
注2:平井纯一:藤原彰《饿死的英灵们》读后感,中译文发表在香港《十月评论》2001年第四期,网址:https://cpri.tripod.com/cpr2002/fujiwara.html (大五码)。

(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 赵京 2002年7月7日)

List of Links:

CPRI Home Page
藤原彰《饿死的英灵们》读后感(大五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