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彰《餓死的英靈們》讀後感

平井純一

  小泉首相最喜歡引用那些「堂堂正正為國捐軀」的特攻隊等戰死學生兵的手記,好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的230萬日本士兵都很自豪於戰死在沙場。

  但是,藤原此書(青木書店出版,2,500日元)告訴我們:「這場戰爭的特徵是,戰死的日本軍人半數以上並非戰鬥死亡,而是餓死、病死的。那些供奉在靖國神社的英靈並非死於戰場,而是在飢餓與病困的地獄掙扎而死。」

  藤原本人1922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後,即成為職業軍人,直到他1944年作為中隊長在中國前線負傷復員。日本戰敗後他進入東京大學學習歷史,深切反省軍國主義的過去,在學期間作為「全學連」創立幹部投身反戰運動。他在此書的序言中申明:「餓死病死比戰死者多。這不是一個戰場的局部特徵,而是整個戰事全體的特徵,由此可見日本軍隊的本質。當我們回憶起大量的日本青年被這樣人為地陷入飢餓、病困而死的境地,就必須明確這個罪行的責任,替死者討回公道。這就是本書的目的。」

  藤原可稱為研究舊帝國軍隊反動、腐敗性質的權威,在此書中,他嚴厲揭露軍部統治集團的罪行。他基於公開的戰史與厚生省援護局等的資料,推算出餓死病死者佔全部死亡軍人的六成以上。例如,「(南太平洋)卡達魯卡那魯島戰鬥中,方面軍司令官承認:戰死者5,000、餓死者15,000名。布根比魯島在塔羅克那戰役以後的2萬人,幾乎都是餓死的。所羅門群島上四分之三的死亡日本軍(66,000人)也是餓死的。」「厚生省的調查顯示,東部新幾內亞死亡人數為127,600人。同時,各部隊的報告都說九成以上是餓死的;也就是說,有115,000人以上是餓死的。」

  在緬甸方面軍,有78%,即超過145,000人是餓死的。在與美軍展開激戰的中太平洋諸島,在戰鬥之後許多島嶼被切斷後援,美軍也沒必要進攻,日軍只好等待餓死的命運。藤原推算有半數的日軍,即12萬人是餓死的。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最多的死者(50万以上)是在菲律賓,大概有八成即40萬人是餓死的。日軍在中國戰線的死者也有455,700人,藤原推算有約四成是因為營養失調、疾病等喪生的。總之,以作者的可根據的數據,在212萬死者中,有近128萬是餓、病死的。再加上沒有統計的死亡人數,可以作出結論:有140萬左右的軍人是餓、病死者。

  為什麼日本軍人的非戰鬥死亡率如此之高呢?從軍事作戰上看,有「無視補給的計劃、作戰參謀部的獨斷」等缺陷;從本質上看,反映出日本帝國軍隊無視下級士兵人權的性質。例如,中太平洋馬利亞納群島的日軍被切斷後援等待餓死期間,因為「軍紀嚴正」受到天皇裕仁的嘉獎。所謂「軍紀嚴正」就是處死偷竊食物的士兵以保證軍官的供給。結果,到日本投降時,有七成的軍官存活下來,而士兵生存者不足兩成。

  這其中最極端的就是禁止投降的軍事體制。如果允許那些喪失戰鬥能力的軍人投降,許多人都可以免於餓死的命運。

  今天,日本政府仍然以國家的權力強制拜祭靖國神社裡的(大部份是餓死者)靈位,這一方面是免除戰爭統治集團的罪行,同時也是為了製造新的、同樣的「為國捐軀」者。這本書從歷史事實的研究,揭露了這一點,值得一讀。

(趙京譯自新時代社發行《橋樑》周刊2001年9月10日第1697號)
十月評論 2001年第4期

List of Links

To C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