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 of LinksReturn to CPRI Home:
|
平井純一
繼日本國會通過「日丸」、「君代」(意為君主世世代代)的國旗、國歌法案後﹐十
一月十二日,日本政府又組織了「天皇在位十週年式典」。這是日本從憲法規定的
和平國家向進行戰爭動員的「普通國家」的急速轉變的重大一環。
在審議國旗、國歌法案中,日本政府已經明確表明「君代」之「君」為「象征天皇」。
自由黨黨首小澤一郎在「改憲試案」(【文藝春秋】1999年9月)中進一步強調「象征
天皇」就是國家元首,日本的政體為「立憲君主制」。
山梨學院大學的原武史先生觀察到這一次的「國民式典」(雖然只動員到期待目標
五萬人的一半) 與1940年舉行的「紀元2600年祭典」的酷似﹕「這是一次對長期
‘歷史空白’的回歸」﹐「如果只觀察天皇的位置安排,反而令人產生戰前與戰後
的錯覺。‘紀元2600年祭典’時更像‘象征天皇’,‘國民式典’反而給人一種
‘現人神’的倒錯印象」﹐「那不自然的‘天皇萬歲’的高叫﹐使人感到無論如何
也要復活天皇制的焦慮」(【朝日新聞】1999年11月16日)。
與戰後因為戰敗而迴避公共活動的裕仁天皇相比﹐明仁(加上美智子)天皇制以一系
列「皇室外交」、「福利活動」活躍在公共場合。在今天的舊型「國民統合」構造
崩潰的條件下﹐作為「歷史、文化與傳統」的意識形態象征﹐天皇正逐步「回歸」
其過去的「危機管理秩序」的認同中心的角色。
(趙京譯自日本新時代社【橋樑】週刊第1613號1999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