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 of Links

Return to CPRI Home

Return to Note 1:

社會民主主義:中國社會形態論綱

(大阪大學)趙京

3.中國社會形態對西方文明的受容

至今為止的、關于現代中國的診斷何其多也!但其中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表 面對立實質相同 的論點:從政治體制的共產主義全權形態來抨擊時弊、從事變革和從文化傳統的封建、 落后形態 來倡導啟蒙`從事改良。前一種立場有時被誤稱為“體制外改革”﹐多指那些遠離甚 至反抗中國政 治權力中心的人﹐以魏京生、方勵之為代表﹐其心理上的民眾基礎很廣泛﹐但缺乏 實際政治、經濟力量。后一種立場較為雜亂﹐可以把以胡耀幫、趙紫陽、萬里等為 代表的“務實派”與以《河瘍》為代表的、自以為可以靠近權力中心的文人都歸于 此類﹐此立場在民眾中幾乎沒有政治認同的市場﹐一些熱衷于官場改良﹐希望借 “民主”達到升官目的人在民眾中留下反感情緒。甚至鄧樸方、鄧小平也可以強歸 此類﹐他們之所以把社會弊端歸于“文化”、“傳統”﹐是由于他們在社會政治形 態中占有一定利益、權力。理論上貧乏﹐人格上缺乏獨立精神﹐卻偏偏認為自己“最 了解中國社會”。矇矓出頭的“新權威主義”在八九民運中﹐學生、市民根本不承 認其作為一種力量的存在和可支援性就是歷史對其最大的諷刺。隨帶指出﹐“新權 威主義”從來就不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理論﹐是人們對趙紫陽的一種判斷和假設。其 所謂的內容幾乎都是由批判者的膚淺討伐構成的。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是至今海外民 主運動中的貨真價實的敗類﹐在國家存亡關頭卻有意無意地以民族的災難作為個人 向上爬的階梯。

這兩種論點的實質﹐拋去價值道德的判斷和利益的不同﹐都是出于思維的 貧困。如施本格勒對唯物、唯心論爭的指摘一樣;一方把天平的傾斜的原因歸于左邊 重了﹐另一方把原因歸于右邊輕了。如果我把支點移動一下轉換了傾斜﹐這兩方都 忙于“証明”對方是何等的謬誤了。

至今為止的中國精神思維的歷史﹐都沒有達到對中國社會從整體實質上把 握的水平。對中國社會的認識﹐只能從其社會的全體形態、包括政治、經濟、生活 方式、精神文明等等﹐去考察。八九中國民運顯示了蘊藏于廣大民眾中的、作為一 種精神實質的“民族智慧”是極為豐富、“很有辯証法”的﹐把這種民族智慧歸納、 總結出來是知識階層的使命﹐所以﹐我願意首先從意識形態中透視中國社會。

3-1. 共產主義全權政治形態下的中國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德語為ldeologie﹐日語也譯為觀念形態)有兩層含義:(l)從根本 上制約社會集團的觀念、思考、行動及生活樣式的信念﹐相當于一個文化人類學的 概念﹐是社會學的考察對象﹐其主體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民眾。例如大陸、台灣、 香港都存在著有別于其他區域的意識形態。(2)反映出上速信念并整理出體系的理論、 思想、相當于一個哲學的概念﹐要求相對成熟的社會政治條件和知識階層的思維能 力。

中國由于精神思維的貧血症﹐不存在第二種意義上的意識形態﹐也就無從 加以考察了﹐這當然限約于社會的政治形態。中國的知識分子由于幾千年專制的窒 息沒有確立獨立的人格﹐也無法形成獨立的精神認同。所以﹐中國的意識形態、知 識分子的精神認同問題的提起﹐都是由民族危機﹐憂患意識引發的。

從林則徐喊出“放眼看世界”之后﹐到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洋務運動、戊 戊變法的失敗﹐注定了中國的意識形態的更新主要是圍繞著民族興亡的主題展開的。 以國民黨為主導的早期國民革命﹐為中國意識形態的成長提供了自春秋戰國以來最 活躍的基礎﹐科學、民主、議會政治、進化論、《聖經》、馬克思主義、列寧的學 說﹐無政府主義、實用哲學等﹐以比鴉片、炮艦更有力的洪流全方位地涌入全面貧 乏的中國。中國社會卻根本不可能理解、消化這些思潮﹐好象游行抗議中所散發的 各種傳單一樣﹐許多學說剛印刷出來就成了廢紙。功利現實性氣氛下﹐決定了中國意 識形態形成的性質:即時性。共產黨的勝利表明了它對外界衝擊的反抗強于國民黨的 組織形態﹐這是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適應于中國社會在對抗西方文明的殖民主義方 面的不可抹滅的歷史功績。

這種由抗戰確立起來的、缺乏精神實質的意識形態非但不能在維護了國家 統一后充實﹐反而隨著內戰爆發而宣告終結。戰后分裂的德國、朝鮮同樣是國際強 權勢力化分的苦果﹐但是﹐有獨立精神認同、意識形態基礎的德國在國際緩和的大 趨勢以超出人們想象的速度統一;沒有意識形態獨立基礎的朝鮮則難以實現統一。它 的關鍵與中國一樣:統一的基礎是各個分裂區域內的民主、自由、人權的達成。今天 中國統一的最大阻礙來自國共兩黨都為己之私利不惜犧牲民族的利益﹐而特別是在 大陸﹐又沒有形成獨立于共產黨的社會力量。五七年的大鳴大放﹐七六年的“四.五” 事件﹐八六、八七年的學生游行﹐八九民運﹐與抗戰勝利后國統區學生、教授的抗 議一樣﹐也是意識形態擺脫政治權力抑壓的呼求。

四九年以來﹐中國意識形態的第一次有時代意義的進步是對文化大革命的 反思達到的。李一哲(1974年)的大字報極為痛苦、艱難地要突破現實教條灌輸給那 一代人的思維貧血症,魏京生的民主的呼聲、任宛町的《人權宣言》則明顯在思維 方式上突破了遇羅克、張志新等人的界限了。“四.五”運動就是這種覺醒的社會運 動的先聲﹐其影響在十年有限改革期間廣泛地深入到社會各階層﹐并被理解接受了。 而在此過程中﹐促使新的高潮到來的首先是文學藝術的進步。中國意識形態的貧乏 限制了新時代的魯迅、巴爾扎克的誕生﹐但文學卻不容推卸地承擔了哲學、歷史學、 社會學等等領域的工作。文學最大進步在于它首先能以“人”的角度來描速社會關 系中的人了。

以這種“把人作為人來考察”的基礎﹐經濟學由于與經濟改革的密切關系﹐ 也獲得了較大的成果。這也是鄧小平所導引的共產黨體制比毛澤東時代有理性的基 礎。對經濟規律的探索首先要求科學、技術的進步﹐促成了對外開放的最有力支柱﹐ 甚至還漸漸地推動、助長了社會學、政治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地位的形成。但是﹐ 在教育學、哲學、歷史學這樣的帶有強烈價值判斷性質的領域內﹐卻沒有實質性的 進展。

實際上﹐共產黨把歷史學、哲學、社會學理論的研究定為禁區﹐就是因為 害怕人民剝掉其神聖的正統合法性外衣﹐歷史學的微小突破也在于其在一定程度上 從“人”的角度來記敘共產黨的歷史。嚴家其的《中國文革十年史〉〉﹐趙尉的 《趙紫陽傳》﹐都占一定的地位。

教育的功能是通過知識、技能的傳授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生活的合格公民。 但在共產主義的全權政治形態下﹐教育卻被作為其灌輸意識形態的手段來使用。

從教育的機構中消除意識形態(共產主義)的組織和影響﹐是教育改革的關鍵。 否則﹐公務員制度這樣的基于現代公民素質的行政制度的導入也只能是幻想。

共產主義的全權政治形態是意識形態領域卑鄙、庸俗、禦用文人的根源;缺 乏獨立人格精神的中國意識形態幾乎無抵抗地摟受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這樣的 強權事實﹐所以如何對負責啟蒙教育的教師進行啟蒙是一個嚴重的沒有被提及的問 題。

哲學知識是全人類思想財富的結晶﹐它可以使人認識社會的本質和自我的 人生價值。所謂“中國人丑惡”的各個方面﹐都是峽乏基本的信念帶來的。如果整 個中華民族的思維能力、獨立人格精神有所提高的話﹐中國也不會容易實行今天這 樣的政治全權形態。中國宗教的目前地位很好地說明了信仰的實質;在上帝之上是 “愛國主義”﹐而國家被共產黨定為政府、官僚﹐支配中國人心靈的不是人格上的 信仰﹐而是現實的強權。毛澤東去世之后﹐這個上帝轉為權力、金錢、外國人和台、 港、澳等海外關系。這就從精神上預告了中國社會全面危機的到來。

意識形態的危機是動搖中國整個杜會根基的最大破壞力量。十年前﹐人們 排者長隊在新華書店門口;今天﹐長隊排到商店﹐買火柴、鍋、手紙,到銀行買彩票 和到美、日等外國的使領館等簽証。加速這個危機的﹐一方面是西方文明的衝擊﹐ 另一方面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對于這個潮流的虛弱、虛偽對應。當正直、關心共產 黨前途的有識之士發出“信仰危機”的警告時﹐掌握意識形態機器的禦用文人不是 化解危機﹐而是壓制對危機的呼籲;學生、民眾已經興起的反對政府腐敗的群眾運動﹐ 卻被當局混淆視聽﹐回避現實。

中華民族整體的意識形態的貧乏是至今為止的各類從事民主運動的團體、 個人、派別問題的最大症結。就目前的情勢而言﹐確立民族精神中獨立人格是最迫 切、最有廣泛意義的工作。在此特別有必要指出盧梭所強調的“公意”與“眾意” 的區別。“眾意”就是由民主程序確定的多數意見﹐它有時候以少數人(甚至49%的 人)利益的犧牲為代價﹐有時候根本就是違背大多數人的實際利益的﹐因為大眾也是 容易被操縱控制的﹐特別是中國這樣的全權政治形態下。而目前的中國社會﹐沒有 普選等基本的保障民眾表達自己意願的措施﹐從事民主運動的團體﹐由于缺乏獨立人 格的道德約束﹐簡單地訴諸于眾意來決定一切﹐最后只能導致整個組織的決策偏離 中國民眾﹐成為一種利益集團而已。

這種症結的克服﹐除了西方傳來的“民主程序”的學習外﹐還必須確立繼 承民族優秀道德垂訓的獨立人格精神。

3-2. 對十年有限改革的回顧

我們之所以重視現在﹐是因為它可以檢驗過去﹐預測來來。

對于任何當代發生的歷史之評價﹐都是由不同立場的視點構成的。

對于十年有限改革﹐有許多從不同的角度提起的認識﹐有些是內容對立﹐ 有些是形式不同而已。最早的是共產黨宣傳媒介的灌輸﹐其主要的階段可以列為從 反對“兩個凡是”的黨內“檢驗真理標准辯論”到《三中全會決議》。這一段進程 可以公正地評價為代表了中國社會全體的利益要求的﹐被壓抑下去的''北京之春” 等民主運動和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實施的基層普選運動﹐都有力地推動了這個進步﹐ 共產黨的功績在于它從整體上順應了人民的要求。八四年的國慶觀禮表示了人民對 共產黨統治的最高、最后認可。

一九八六、八七年爆發的學生運動以及由此而來的后果是近十年有限改革 的嚴重挫折和轉機。它表明了有限改革面臨著新的選擇﹐也表明了中國社會各界對 改革認識的膚淺。由此之后影響民眾特別是學術界的“改革派知識分子”的理論和 觀點就帶有創新和保守的兩重性格。

“初級階段理論”本身就是這樣一個產物﹐它既表達了知識階層對現實的 探索對政治的影響﹐又保留了統治階層保持其特權的理論依據。無論如何﹐在這種 前提下﹐以趙紫陽的“重大問題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由人民討論”的社會不同利 益集團協商對話思想為掩護﹐許多問題可以被討論了。自萬里在全國軟科學會上提 出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后﹐全國各地成立了許多社會調查的機構﹐就人口、家庭、 物價上漲等問題進行了實際的調查﹐初步打破了共產黨對事實的壟斷。

任何政治性變化的實質都是整個社會的變革。有限改革由經濟擴展到政治 的企圖﹐就是力圖超越“在黨的領導下”的界限。從七六年毛澤東去世之后的現代 中國的變動的實質就是一場涉及政治、經濟、生活方式、文化精神等等全面領域的 社會形態的變革。這個社會變革﹐并不是共產黨組織的圖存、中國社會的新的歷史 階段的進步﹐而只不過與鴉片戰爭以來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直到抗 戰運動一樣﹐是近、現代中國社會形態對西方文明衝擊的抵抗、調整、適應的過程 而已。以“六.四”事件為終結的這十四年的歷程是合理的必然﹐導致這種歷史必然 性的原因之一﹐是中華民族沒有認識自身創造歷史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喪失歷 史給予中華民族中興機會的不是鄧小平﹐也不是共產黨對軍隊的控制﹐而是整個民 族。八九民運發展到絕食的情勢﹐就注定了其要求的失敗﹐因為運動的勝利確實不 能意味共產黨象蘇共那樣的讓步﹐而更可能是比羅馬尼亞式更激烈的內戰﹐其結果 中國人不可能接受。

當代中國在沒有安定的社會基盤和強有力的政治形態的狀況下﹐更需要一 個歷史的、社會的指導思想為廣大民眾接受﹐使各個階層的人在各自的工作、生活 環境中自覺地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全方位地推動、從事中國現代化過程。民主化﹐ 或者說政治上的變化﹐只是社會變革中的一個環節。東歐的民主化的勝利﹐特別是 捷克的勝利是一個很好的典型﹐全體國民中形成了要求民主的強烈願望﹐并形成了 全體國民的行動﹐共產黨統治階層和軍隊的鎮壓就不可能了。只要適合中國國情的 現代化理論化成廣大民眾的思想武器﹐它就是不可戰勝的﹐不可取締的了。

關于政治改革的不少論點﹐由于只著眼、置身于政治權力的轉換﹐易為偶 然性所左右。一時悲觀﹐一時又自樂﹐對中國軍隊的問題尤為缺乏信心。“六四” 事件是解放軍以全體的形式對人民的最大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屠殺了。軍隊對于 社會生活的影響在十年有限改革中已被動搖了﹐特別從“六四”事件表露出來民眾 是不害怕軍事危險的﹐倒是那些想借民主鑽營的人嚇破了膽。更重要的是﹐軍隊本 身就不能設定為共產黨獨裁集團的護衛隊。對于軍隊的認識﹐與對共產黨﹐對中國 一樣﹐只要我們著眼于整體﹐我們還是會承認:其整體的組織形態還保持有基本理性﹐ 否則﹐它本身就沒有戰斗力﹐更談不上現代化了。“六四”事件后﹐雖然表面上軍 內和共產黨內的上層盛氣凌人﹐但其實際的運轉仍然必須發射衛星、必須在經濟上 保証民眾不致造反﹐而為了做到這點﹐就要求其組織形態﹐人事構造最終必須適應 社會變革的大潮流。“體制外”的民主運動會更加促進其變革的進程。

歷史的必然性往往是由腐朽沒落的勢力代言宣表的。李鵬悍然宣布戒嚴令 的那一時刻﹐就已經完全、徹底埋葬了共產黨取得政權四十年來一切專制借口的合 理性、合法性。人民有權力、有能力產生政府﹐也有權力、有能力推翻任何形式的 暴政。結束一黨專制﹐這種新的合理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成為現實性的。

3-3. 適應于現代世界文明的中國社會形態

至今為止所有以“全權政治”為特征的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即“低級階段的 社會主義”制度)不會成為未來中國的選擇﹐這已經從理論實踐兩方面証明了。其次﹐ 中國社會形態也不可能采取美國那樣的自由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這是因為:(l)建國 的歷史不同。美國建國的指導者們都基于歐洲的直到英國革命為止的傳統﹐え國家 發展的環境不同。美國靠奴隸買賣、莊園主經濟、殖民地侵略掠奪戰爭發家﹐建國 以來沒有一次外敵入侵;中國則不斷被侵略、瓜分;(3)現代社會的人種構成不同。對 美國社會的各種分析(不平等、犯罪等)都歸結到人種問題。中國則面臨者地域差異和 基于不同地域環境生活的少數民族問題,お現代化時代和環境的不同。美國發展有 資源方面的先天優勢;中國目前的發展可以廣泛借世界上已成熟的各種經驗、教訓。 當然﹐促使美國發展的有許多基本的社會特征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走向現代化的國家 都必須的。

由此﹐我認為﹐中國最好的老師莫過于它原來的小學生--日本。日本為中 國提供了如何現代化的最佳樣板。其理由為:(l)文化同源。人際關系、生活方式易 被中國人理解﹐它特別表明了東方文化超越西洋文明的可能潛力,え東方社會對民 主的受容。日本社會從本質上講是保守、封建性的﹐天皇制就是一種象征。其社會 的人際關系上下秩序非常鮮明。日本社會的民主的缺乏﹐表現在外交上更為突出﹐ 全無人權之觀念。但是它的歷史上畢竟深受歐州、俄國的各種社會主義、民主主義 思潮的影響﹐為美國占領軍強行實施的各種民主化政策(解放農民、解散財閥、制定 新憲法、天皇的人間宣言等)的成功奠定了社會基礎。這種民主主義的影響﹐特別在 日本經濟成長形成與美國全面對抗時﹐更顯出日本社會自身的民主主義的重要性。 幸運的是﹐世界的潮流鼓舞了社會革新力量的成長﹐社會黨的躍起﹐也被認為是日 本社會民主主義對世界大趨勢的呼應。日本人在投票支持自民黨﹐希望繼續保持經 濟成長的同時﹐也感謝共產黨、社會黨等革新勢力的貢獻。ぉ制度上借鑒的簡便﹐ 日本的現行制度既有日本原先的傳統﹐也適應了現代化、民主化的要求﹐如文官制 度、教育制度。お科學技術、經濟領域的合作﹐這一點也是中共政府目前最重視的。 か在日生活過的留學生、學者幾乎不可能、也不願意長期呆在日本。

日本和美國﹐加上俄國﹐是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最主要的國家。蘇聯的 影響﹐主要是精神、思想上的﹐這無論是指過去十月革命的繼承﹐還是今天的社會 民主主義新思維﹐將為中國政治形態上擺脫共產主義的全權主義提供鼓勵;美國的影 響﹐主要表現為功利主義和物質利益﹐它刺激起每一個人追求自身平等、幸福的權 力﹐又特別由于美國社會的科學技術、經濟的發達、移民背景和“人權外交”的強 大實力﹐對中國民眾和政府產生無法遏止的影響﹔日本對中國﹐不是主動的影響﹐ 而應該是我們主動地學習、認識它的成長﹐其社會形態整體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科技 的實用性、教育發展的政策、經營的活力、傳統社會中新思潮的導入與適應﹐這些 都是中國現代化急需的知識﹐卻常常被關心中國現代化、民主化進程的人們所忽視。

當然﹐“全盤西化”百年以上的日本仍然是日本﹐而其之所以成為今天之 日本﹐正是多虧了西化的歷史。同樣地﹐既然至今為止的“西學東漸”的過程在中 國造成了中國的近代史﹐今后中國社會形態對西方文明的適應仍然將是中國式的。 這種適應﹐就是中國社會全方位的變革。

可以簡略歸納未來中國社會形態的特征為:

(l)公民社會(或市民社會)的理念

首先承認個人的人權、自由、人格上的平等﹐并由法律形式確定下來。憲 法必須保証公民的權利(財產、隱私權)不是任何組織形態(國家、教會等)可以轉讓、 掠奪的對象。這一點與共產黨所指稱的“人民”概念不同。“人民”的概念是相對 于“敵人”而用的﹐只不過是“無產階級”概念的擴張﹐基于階級斗爭的社會形態 認識為“四項基本原則”服務的﹐并隨著共產黨斗爭矛頭的不同不斷被賦予新含義。 市民的概念是指受到義務教育﹐具有社會教養素質﹐有能力、有責任擔負社會義務 的有獨立人格意識的國民。這樣的公民、政黨、官僚、工人、農民等各階層各司其職。 任何政府對于國民的保障都必須首先由個體的公民開始。

(2)民族自決與區域自治權

包括宗教、教育、經濟、政治等等的涉及及民族、區域利益的政策﹐都必 須遵重民族的自決權和區域的自治權。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民族分裂主義和地方保 護主義的抬頭。與其說是為了“調動積極性”匆寧說是其“天賦的”主權(同個人的 人權一樣)。

台灣問題是中國社會民主化的試金石。分裂的局面是國共兩黨(特別是國民 黨)交惡﹐彼此都以一黨之私重于民族利益為由引起的﹐統一的達成則需要海峽兩岸 的民主力量的形成。因為至今為止﹐中國社會的這兩大政治力量都沒有反省自身對 民族犯下罪過(當然也有功績)的理性。國民黨早就喪失了其法統的客觀、主觀基礎﹐ 其清醒地認識到大陸的變革必須靠大陸內部﹐卻不承認國民黨在大陸的潰敗是自身 的腐敗。國民黨必須放棄“黨即國家”的心態。國民黨有在大陸執政的決心的話﹐ 首先必須有在中國當在野黨的自新勇氣。

台灣獨立最近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從自決權的原則而言﹐台灣獨立 與美國的任何一州﹐如阿拉斯加州想獨立出去是一樣的。但是有權力并不意味著有 條件、有現實性(正如人有權力自殺一樣)﹐問題在于如何保障台灣的公民在對外關 系上的實際權益。其實質性的解決有待于大陸民主制度的建立。

(3)社會管理的知識化、職能分工化和非意識形態化

與以權力為特征的全權主義不同﹐現代社會的各種組織形態復雜、專業化地 分為不同的職能。政府部門的副部長及以下的實務職能的技術官僚都必須經過文官 考檢制度才能提拔上來。行政部門中﹐要排除意識形態的爭議﹐軍隊職能的分工和 性質尤其要求如此。而制定政策的政治家必須由普遍選舉產生。

必須公正地指出:十年有限改革有力地促進了這個過程﹐中國整個現代分職 形態﹐其國家行政機能遠強于毛澤東留下的體制。今天從事民主運動的一些力量﹐ 由于政治方面受共產黨迫害之極﹐把“打倒共產黨”作為綱領提出來﹐引起了許多 爭議。這個口號本身無所謂正確和錯誤﹐只是不合適而已﹐因為現代的社會形態已 經不可能再進行一次四十年前那樣的對國家機器的大破壞了。對于蘇聯、中國這樣 的共產主義全權組織形態﹐其政治的影響觸及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只能在共產 黨內、外促使其內部革新以適應整個社會的變革。

(4)社會資源的公正分配

現代社會的利益來源不止一個﹐也可能由一種關系解釋所有社會關系﹐故 總稱社會資源(或社會財富)﹐它包括經濟(收入、財產等)、地位(職業)、榮譽(關系 綱、學歷)﹐以及主觀的認同(甚至偶像崇拜、宗教)﹐使社會的分化不單純地表現為 一元的上、下不平等關系而趨于復雜﹐特別是現代生活中個人持有主觀的判斷基准﹐ 每人重視的社會資源側面不同﹐可以把社會不平等的事實消解不少。

單就經濟而言﹐瑞典式的社會民主主義政策似乎較為可取﹐在生產資料的 所有形式、生產過程中多借鑒成熟的資本主義方式(凱恩斯的理論)促進生產力的發 展。在分配方面﹐通過稅制保障社會公正。

(5)自然保護與資源開發並重

人類目前為止并沒有找到經濟、安全的的能源開發途徑﹐自然資源隨人類 的進化已經被破壞掉不少了。整個地球的環境根本不允許西方國家象以往那樣的速 度增值提高消,水准﹐不發達國家要達到目前西方國家那樣的滿費水准也是不可能 的。

(6)提高國際地位﹐開放國際交往﹐維護世界和平﹐為人類文明做出新的貢獻

一個民族的國際地位是以其對國際社會的影響、貢獻來決定的。中國這樣 的蘊藏ぴ巨大的潛力和悠久歷史的大國﹐對國際社會參與不應該是軍事力量的威脅﹐ 隨著美蘇緩和的世界勢流﹐中國應該積極響應﹐促使全覺界最終滅絕核武器和大規 模的戰爭。首先應該公開明確地宣布不對台灣地區實行武力政策﹐其次要簽署亞洲 地域和太平洋海域的安全條始﹐放棄扶助小國獨裁政權的外交政策等等﹐成為國際 社會可信賴的和平、安定的主要力量。

有許多中國的發明被當作日本的創造推廣到世界去了。撇開感情的爭論﹐ 我們承認日本的推廣是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日本民族之所以能夠世界文明做出很大 的貢獻是因為它首先吸取溶進了世界文明來武裝自身﹐具備了對人類貢獻、影響的 資格、條件。在現在的國際社會中﹐對人類的貢獻﹐自身民族的振興﹐受容所有世 界文明的優秀財富﹐是一個國家社會全面現代化的同一本質。這﹐也是現代中國社 會變革成功的唯一選擇。

(此文首次發表於東京【民主中國】月刊1990年9、10、11月號)

--------------------------------------------

《民主中國》編輯部啟,

你們好!不久前﹐我第一次買了貴志第十四期。雖然不是看過全部﹐但是覺 得很好﹐決定寫感想文。

對于趙京《社會民主主義》的感想;作者知識很豐富﹐研究很深﹐令人佩服。 尤其是2-1(第13-14頁)、2-2(14-16頁)好。因為這篇解釋(說明)社會主義的弊端。 我在中國呆過三年。三年前根本沒想到當代中國這麼糟糕。社會主義比我想像的壞 得多﹐一無是處。馬克思主義是中共官方教條。所以﹐我認為﹐如果直接追究馬克 思主義就沒有意義。

趙文也不是沒有問題的。我覺得內容有點過深﹐特別是第10頁的圖表我根本 不懂。如果是《中國社會科學》《北大學報》之類的話﹐還可以﹐也許是我的腦瓜 不好的緣故。

東揚仁﹐199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