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 of Links

Return to CPRI Home:

滔滔濁流的透視--從清華大學看中國社會的政治理性

一九七六年中旬,幾乎在毛澤東去世的同時﹐《人民日報》以顯赫位置登載了中國 核試驗成功的消息。在香港,這個窺視當時中國封閉社會的唯一窗口,敏銳的中國 問題專家們就預言了務實派鄧小平的復出。為什麼呢?因為核物理﹐這個對外抗衛的 「王牌」,是觀測中國政治鬥爭的極為準確的晴雨表。

【保護核物理學家】

核物理,以及與此相關的衛星技術,是所有中國科學技術領域中﹐唯一沒 有受到文革的衝擊、可以輿蘇、美相競爭的王牌,奠定了至今為止中共仍引為自傲 的「三角格局」的基礎,沒有原子彈、氫彈的爆破成功,沒有衛星上天﹐中共決不 敢與蘇共鬧翻,毛澤東既不能把美、英、蘇防止核擴散的「三家條約」嘲為r土豆加 牛肉」,也營造不出「到處鶯歌燕舞」的“大好革命形勢”來。

被封為「中國氫彈之父」的鄧稼先先去世後,《人民日報》發表了長篇的記念文章, 詳盡地記載了毛澤東、周恩來、以及實掌核工業部的聶榮臻,都嚴禁在這個領域內 玩火。聶曾親自下令不許在核工業部的大院內貼大字報,張愛萍這些將領親自為核 物理學家解決了老婆、子女的問題。在一本吹捧錢學森的題為《當代風流》的書中, 甚至說他「一個人頂五個軍」。文革後恢復高考、最熱門的就是物理學,學生們多 是受「三錢」(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與原子核有關的 科學家的剌激而來投考物理專業的。

【退學風波】

一九五八年,為了與美、蘇抗衛,由中共中央決定,在清華大學原被轉併 掉的物理系的基礎上,匯集全校各系尖子,創建由教育部與核工業部共管的工程物 理系,首任系主任是何東昌。該系下設五個專業:核電子、鈾分離(原子彈)、核材料、 核反應堆和加速器。系本身還有一個原子反應堆實驗所。

號稱「原子彈搖籃」的工程物理系,在毛澤東去世後又成為華國鋒的王牌。 當然,這一次不是原子彈,而是高能加速器。其經費可以與「建造十來個大慶油田」 相提並論!除了蘇、美兩國,沒有其他國家能夠單獨建造這種加速器,西歐各國也只 能共同出資,在瑞士、法國邊境上成立了「歐洲核子中心」,合用高能加速器。

緣於這個歷史的誤會,筆者也與這個領域結下不解之緣。一九八○年筆者 跨入清華大學的工程物理系,一九八五年的畢業設計又是在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完 成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剛入學時有一個鈾分離專業的同學聲明他不願殺人而要求退 學。一個老校友談到此事時說:「好比原始部落中,突然有個部落發明了刀,怎麼辦 ?我們也只好造出來,這樣才能平等。」我們都接受了這種認識,但有一條很明確:中 國不能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國改革的含義和方向】

筆者剛入學,就傳來不幸消息:鄧小平取代華國鋒後,聽取了李政道的建議, 認為在中國建高能加速器不合國情,這個稱為「八七工程」的計劃作廢,改為建兩 個中能量的加速器對撞機。對撞機的建造幾經挫折最後終於成功,其產生的束流效 果達國際同類機器的最佳水平,其時正好是「六、四」爆發前夕,鄧小平、趙紫陽 親自由周光召陪同,出席了慶賀儀式。

清華工程物理系的成長和發展成為中國當代政治的「風向標」。從這裡出 身的何東昌、周光召、賈春旺、林炎志等等,是中國動蕩無常的政治中技術官僚的 典型,他們是共產黨維持政權的中堅力量。「六、四」以來,關於中國的民主化爭 論何其多也!各種預測還沒有來得及傳開就夭折了,其中最為致命的弱點就是人們都 貪圖便宜,只想從政治這個最其偶然性的變幻中去碰運氣,而沒有人從事其體細緻 的社會學分析。

今天的民主運動中,北京大學的同學們利用其文科的優勢,在外界和國際上的共鳴 之下大造聲勢,仿彿民運的傳統就是北大的精神,這是極為膚淺和可憐的。首先, 中國的改革,是一場遠遠超過為爭取言論自由的民主運動(特別是示威遊行)的社會 形態全體的變革,為爭取言論自由的民主化運動只是整個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極敏 惑的問題而已﹔其次,如果把北大的精神只賦予抗爭的含義,那麼就意味ぴ放棄了 研究社會、認識社會的更重要的責任,也是忽視了科學知識對社會影響效應的廣泛 深刻性。北大對中國社會生活內部的實際決策幾乎沒有影響力,這也反過來證明了其 致命弱點。

【清華對中國社會的支配力】

清華大學對中國社會的支配性影響是越來越明顯的了。清華大學每年湧出的兩千人 的滔滔濁流,成為鄧小平時代決定中國社會政治變遷的最強有力的籌碼,其中有:姚 依林、宋平、何東昌、滕滕、艾知生、賈春旺、周光召、錢偉長、林炎志,以及遍 及全國各省市、部局、廠礦的實權派。整個國家教育委員會,幾乎都由清華出身的 人把持ぴ,歷屆教育部長是清一色的清華出身。這一次讓北大新生去軍訓的安排也 看得出清華系對北大的排擠。令人欣慰的是,民主化的潮流從本質是與理工科知識 要求的發展是一致的,清華畢業的萬潤南、羅征啟等也投身到民主運動中來了,在天 安門廣場上最後撤退、犧牲最多的是清華的同學。這就是清華精神!在最關鍵的位置 和時刻,清華人付出了最大的貢獻。當晚學生要校方派救護車去廣場,張孝文校長 還不相信真會如此嚴重,猶豫之際被憤怒的同學打了兩耳光。江澤民,這個上海交 通大學(「南方清華」)出身的技術官僚,最先就是去清華安撫的,被同學們紛紛質 問:你自己還能坐多久?

【清華教育的魅力所在】

鄧小平時代的一個偉大進步就是實現了自然科學的社會價值,承認了自然科 學研究者的社會地位,但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則仍是馬克思教條的奴僕,這就是清 華大學在當代中國社會中遠勝於黃浦軍校的背景。清華大學的實際運營,絲毫無愧 於時代的需求,其實力在於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基礎課必須由系主任等老教授講課。 教授我們微積分的施學喻先生(蘇步青的弟子)在回答如何提高積分技巧的問題時說﹕ “我作了兩萬道積分習題!”學生會選舉中有人不知天高地厚地要求把五年制改為四 年,引起老先生們的強烈抗議:「四年能學到什麼東西﹖除非不搞畢業設計!」至於 學習方法,教授們樂於提及的是﹕「給學生獵槍而不是乾糧」。因為社會大森林太廣 闊了!

在「紅」這一條﹐清華也是中國的所有高校都望塵莫及的。鄧小平多次對清華的教 育讚不絕口﹐因為清華能夠培養出適應上層意圖、符合工祚環境的保守慎微、扎實 肯幹的人材。這才是在中國社會發揮作用的最重要本錢。我們一進大學,校方就力 戒同學中的「大事幹不了、小事又不屑幹」的驕習,培養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 起、從小事做起」的素養;每年畢業分配,雖然有人事的暗算,但總有10%的同學無 怨地去「新(疆)西(藏)蘭(州)」等邊遠地區工作並在基層扎根,成為中國社會的中 堅。林炎志、顧立基就是典型的例子。林炎志深知中國需要胡平那樣的人,但他自己 絕不幹那種蠢事。顧立基與胡平同時當選為海澱區人民代表,但他畢業時撇開上海的 老婆,穿ぴ補丁褲子去蛇口任工業區主任了。北大就尋不見這樣的精神。我的一個 北大同學,在畢業時貼出海報自願去邊疆,令我們大為驚奇。後來校方真的找上門 來,他用四川話回答說: 「老子去個X!」

越是偉大的事業,就越需要細緻嚴密的責任分怛,而絕大多數崗位都不會 成名成家的,「幹大事業不當大官」就是清華精神必勝的法寶。

【中國變革的三階段】

整個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必然要求社會組織形態適應於科技的發展採 取合理、民主的方式﹐這樣的要求是超越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的。蘇聯 變革的社會學實質即在於此。薩哈羅夫(核物理學家)、方勵之(天文物理學家)的出 現,都是共產主義全權社會形態下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變革中盡管有不 少偶然性的政治因素,如「六、四」事件的過程,但整個社會的變革是無法抗拒和 阻擋的。大體說來,中國變革層次有三個敏惑的晴雨計:(l)核物理、(2)自然科學技 術、(3)所有人類知識文明。中國社會的現代化、民主化進程都是它們依次取得社會 公認地位、發揮社會效用的進程。中國目前正處於從(2)至(3)的轉變之中,這種轉 變,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合理的現實,對清華大學的透視便是最明白不過的證明。

(此文首次發表於東京【民主中國】月刊1991年4月號、【明報】月刊1991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