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日本文學界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傾向:論「日本浪漫派」

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在文學中的出現

一九三四年無產階級作家同盟解散以後,「轉向」(即放棄過去的政治信 念與行為方式)作家與一般作家的作品裡開始出現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傾向。

村山知義在《白夜》裡描寫了在監獄中由民族主義意識到轉向的心理動機。 「就這樣,兩年過去了。在度過了完全不透風的第二個暑夏之後,在他的心底裡產 生了不可名狀的無法抵抗的意識。自己算什麼東西?無非是遙遠的連姓名、面孔、 生涯都已經消失掉的父母的父母們的父母們……的血與肉(以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東西)的偶然所產,微不足道。」島木健作的《苦悶》中同樣地描寫了這種獄中轉 向的心理。「血,正是這個無法往上追溯的先祖的先祖以來的血緣,決定了他石田的 個人性格與一切行為,除此之外別無他因。石田也自然地相信,他今後的一切也已經 由此血緣決定,無論怎樣也不能改變。」

這些轉向作家,就這樣把連綿不斷的血緣的自覺(民族意識)作為自己的 精神危機的解脫。一九三三年日本共產黨領導人佐野學、鍋山貞親的轉向聲明《致 共同被告同志書》則促進了大批作家、活動份子的轉向。他們批判與民族意識脫節 的運動:「共產國際把各國興起的民族主義傾向定義為排外主義,忽視了科學地解 剖民族主義的生命力的可能性。」「真正的革命家必須明白:日本民族強國的統一 性正是日本社會主義最優越的條件之一。民族就是多數人,也就是廣大的勞動大眾。 我們對此勞動階級的創造能力充滿自信。」「我們要忠實於大眾本能顯示出來的民 族意識。」他們進而宣稱:「日本皇室的連綿不斷的歷史存續,是世界上罕見的、 日本民族獨立自立的順當發展的表現,在勞動大眾心中存在著以皇室為民族統一中 心的社會感情」。這些人以反省與大眾脫節的運動為借口,斷言民族就是勞動大眾, 把民族意識置於階級意識之上,以民族統一的強化代替階級統一的強化,似乎是為 了社會主義而美化民族主義,最終歸結到對天皇制的贊揚。

橫光利一在一九三四年發表的《紋章》,就是受到滿洲(三.一八)事件 以來國家主義抬頭的影響而表現出向天皇制國家主義的傾斜。「雁金的家祖代代勤 皇,所以在他的行為裡,國家的觀念像大海潮一樣撲面而來不可抗拒;同時,他的 國家觀念中也反映出與民眾獨立的巨大個性存在。這樣的在他頭腦中存在的國家印 象,使他在行為處事上不拘泥於別物,而只按照自己的直覺判斷奮勇邁進。」在此, 把行動狂雁金八郎與自我意識過剩的文人山下久內相比,襯託出屢敗屢戰的雁金的堅 強,乃是來自於代代勤皇的名門「紋章」的鼓勵。

《日本浪漫派》與《人民文庫》的論爭

一九三四、三五年,《日本浪漫派》同人保田與重郎、龜井勝一郎等與 後來創辦《人民文庫》的高見順、森山啟等人之間展開了一場關於浪漫主義的論爭。

保田在《「日本浪漫派」公告》中呼籲文學的革新、詩的復活、文學倫理 性的回歸,並批判進步主義,力圖再發現為近代解釋歪曲掉的日本古典美。「平庸 低俗的文學流行於世,家常的饒舌正在代替不變的信條。我們今天創立日本浪漫派, 就是對時髦的挑戰。」「我們希求、憧憬高貴與熱烈。憧憬的形式就是擁護美好、 顯彰崇高、復興傳統藝術人使命的高邁迫切的一種表現方法。」

對於浪漫派的主張與行為,高見在《浪漫派的精神與浪漫派的動向》中批 判道:「面對慘淡的現實、登高飛越並高唱蔑視與否定之歌,才是浪漫派的精神。 而日本浪漫派卻是十九世紀浪漫派的妖怪,一種去掉了反抗精神的片面妖怪。」高 見對於日本浪漫派逃避現實醜惡的批判是對的,卻沒有進一步說明為什麼在這個時 期日本浪漫派運動的登場。

日本浪漫派的龜井在《現代浪漫思維》中對此說明道:「浪漫主義原是面 壁直向的高歌。不過,這種熱情在到達飽和點之後,在我們的心靈中又泛起了肉欲。 在這種浪漫主義精神疲憊、肉體欲望出現的時候,會不會有另一種浪漫主義?滿懷 空想與希望,再回到現實中來。正如浮士德在經歷了激烈的戀愛後,又回到花草盛 開的原野呼吸自然之露。當我們養育成心中之夢後,就應該再回到人間;在人群中 洗滌自己的傷痕,復甦失去的理性。」對於龜井而言,浪漫主義可以用於「再生」因 為轉向而陷入苦悶的自我信念,再回到現實中來。

《人民文庫》派的森山很正確地指出:龜井等人在理論上憧憬社會主義的 必然性與勞動者階級的使命,在實踐上卻沒法實行;這種無法實現的憧憬不能自我 滿足,只好以「自我的再考察」救濟自己,在夢想中飛躍。「我們決不能只靠『內 省』獲得『自我』的本質。『自我』中的反抗心理與敗北心理都植根於我們的生活 過程,是對現在社會狀態的反應,所以,隨著社會狀態與生活的變更,『自我』也 會發生變化。」(《關於「轉型期的自我」》)

龜井反論到:「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挽救那些因為信奉馬克思主義為現代理 想主義精神而感到挫折的人們的理想主義,自我的問題由此而生,這才是現代知識 份子的中心課題。」就是說,他要復歸到不同於馬克思主義的另一種理想主義。龜 井認為知識階層本來就是「階級鬥爭的膽小鬼」:「今天,『自我』從各個方面的 強固表現,就是對這種可憐的喜劇角色的激憤。為什麼自己變成了膽小鬼、怕事蟲、 和事佬、旁觀者?人們說『政治主義太可怕』、『公式主義太可恨』。對,是這樣 的。不過,最可憐的還是那種不明真相只知尾隨的『犧牲精神』」。也就是說,馬克 思主義必然伴隨「政治主義」,看不透這一點,逾越自己的本分去發揮為勞動者階 級的「犧牲精神」,是最大的錯誤;知識份子應該拒絕政治主義的理想而持有浪漫 主義的理想,在此理想上採取「孤傲的反抗」。

日本浪漫派的基本性格

《人民文庫》是一九三六年三月為了對抗一部分「文學界」、日本浪漫派 的國家主義傾向以及國家對文化的統制而創刊的。它立足於廣津和郎的基於「散文 精神」的批判性現實主義:「無論環境如何,都不屈不撓忍耐堅強、信念堅定,不 盲目悲觀也不隨意樂觀」。當時所用「人民」一詞就是相對於「臣民」、「國民」 的用語,具有反權力的含意。但中日戰爭爆發後人民戰線派受到逮捕審問,於三八 年一月宣佈停刊了。

《日本浪漫派》於一九三五年三月由《我思》同人中的六人創刊。《我思》 於三二年三月創刊,四四年九月停刊,它的名字來由於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受到德意志浪漫派的古典憧憬的影響,力圖再發現日本的古典。在《我思》創刊號 編後記中,保田寫到:「我們最愛古典,我們愛不容忽視的這個國家的古典;我們 把古典作為形式來愛戴。現在我們更愛突破這個形式的意志。」《日本浪漫派》同 樣喚起對日本古典文學、古代美術的關心,探尋日本精神的回歸方向,引導了十年 後隨法西斯主義勃興的國學復興、日本主義文學的昌盛。三八年八月由於財政的理由 廢刊後,保田、淺野晃等人與林房雄加入了「新日本文化會」以及影山正治主宰的 「大東塾」。

平野謙評論道:「表面看來對決性質的《人民文庫》與《日本浪漫派》是 解散、轉向文學汜濫狀況下文學地盤上長出的異母兄弟」。高見也說其為「轉向之 樹的雙枝」。確實,兩派同人的大多數都是轉向者。《日本浪漫派》的中心人物保 田在舊制高中時參加赤色救援會,後來又是三木清等人的反法西斯組織「學術自由 同盟」的秘書;龜井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同盟因「三.一五事件」遭到逮捕,保釋出 獄後又屬於無產階級作家同盟;太宰治也與共產黨資金局有聯繫。《人民文庫》的武 田麟太郎、本庄陸男、高見等屬於無產階級作家同盟。當然,《日本浪漫派》的登 場並不就是簡單地由轉向決定的。

保田在《蒙疆》中寫道:「戰爭是以變革精神史為理念的行為」,「破壞 同時也建設新文化的倫理。」保田期待戰爭能夠帶來已經失去獨自性而只是模倣西 歐的近代日本文化的再生,是「超越近代」的先聲。在《佐藤春夫》中,「這個以 三一年為中心的時代裡,在我國青年中產生了一種浪漫的思想與文學。從一切表現 都是破壞舊秩序的感情的狀態變為自暴自棄時,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蕩漾著民族主義 的氣勢。」在《我國浪漫主義概觀》中,「二十年代中期風行進步主義、把廣大青少 年都納入傘下的共產主義運動,在三十年代初期也經歷了青年生活陷入最惡劣失業 的狀態。這個基於人道主義的青年運動已經極端頹廢、自暴自棄,失去了正面抨擊 權力的力量。日本浪漫派運動的最大貢獻就是為克服絕望的時代找到了文藝的方向。」

三一年發生了滿洲事變,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 日本的獨佔資本主義體制無法繼續發展,想靠海外「進出」(侵略)來突破困境。 勞動者階級的鬥爭正準備由此展開進入決戰,但也正是此時,日本共產黨遭到毀滅 性的打擊。以保田為代表的日本浪漫派思想,一方面直接地反映了轉向、挫折、不 安、頹廢中青年的自暴精神狀況,另方面也包含有在多重恐慌的過程中解體、被失 業、貧困與飢餓困擾的小資產階級市民對獨佔資本與國家權力的失望與抱怨的反抗意 識。日本浪漫派認為這個社會矛盾是由於歐化以來的近代化的產物、所以希求革命, 但共產黨組織的崩潰以及他們自身的轉向,使得這種觀念性情緒「革命」與原始共 同體憧憬結合而倡導古典的復興。他們願望「寄託著深遠夢想的強大政治」,以為 戰爭可以實現「革命」,實際上卻墮落成對法西斯體制與帝國主義戰爭的贊美。

趙京譯於1998年4月24日,San Jose

註:譯自社會主義者勞動黨機關報《海燕》週刊1998年3月29日第671期(淡中剛郎)。此文是連 載於同刊的《日本文學論爭史》第11回。譯者翻譯的動機主要是受克魯泡特金、托 洛茨基關於文學論述的影響。

十月評論 1999年第3期



List of Links

Return to CPR III:
Return to CPRI Home: